重庆科技学院
第四届学术委员会2019年度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2019年,是学校第四届学术委员会成立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准确领导下,在各位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委员会积极行使权力,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了学术决策、学术评价、学术审议、学术指导、学术监督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学校学术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六次全体会议,审议学校发展议题
(一)2019年1月9日上午,学校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办公楼105会议室召开。会议听取了学校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工作和第四届学术委员会换届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五年来,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在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院系设置、专业设置、人事政策、职称评审、人才引进、科学研究、成果认定、平台建设、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等重要方面,充分发挥了作为学校最高学术机构在学校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了学校科学决策水平,很好地服务了学校发展大局。
会议选举了第四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以及学术道德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各部部长、副部长。会议选举尹华川为学校第四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干勤、施金良为副主任,尹立孟为秘书长;选举刘德绍为学术道德委员会主任,尹立孟为副主任;选举施金良为理工科学部部长,晏致涛为副部长;选举干勤为经管文法艺教社科学部部长,游静为副部长。
会议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换届重要意义,努力营造自由活泼、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要按照《重庆科技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完善工作机制,维护学术委员会的公信力,在学术决策、学术评价、学术审议、学术指导、学术监督方面履行好职责,推动学校学术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三是全体委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履职能力,争当学风教风带头人。四是全体委员强化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思维,以法治精神推进学术事务的治理,保证师生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二)2019年5月10日上午,学校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办公楼105会议室召开。会议组织学习了《重庆科技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以下简称《章程》)。会议要求:一是学校有关学术的重大、重要事项要按照《章程》议事办事。二是全体委员要加强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提高履职能力,积极为学术委员会建言献策。会议听取了《关于拟引进人员晏慧博士相关事宜的报告》。经表决,会议同意以第四层次人才引进晏慧博士。会议听取了《关于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认定有关思路的报告》。会议要求:科研处要在充分听取委员、学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根据思路形成文件并按照相关程序发布。
(三)2019年5月20日上午,学校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办公楼105会议室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重庆科技学院2021年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建议》。会议要求:教务处要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专业课程,确保应开尽开,不能缺失。
(四)2019年7月8日下午,学校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办公楼105会议室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重庆科技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听取了设立“重庆科技学院健康环境研究院”相关情况的报告。会议要求:各位委员要站在学校发展的角度做工作,努力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促进学术和学科的发展,进一步实现学校党委提出的建设 “四高一好”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的目标。
(五)2019年10月22日下午,学校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办公楼105会议室召开。会议听取了职称工作文件制订情况的报告。经表决,会议同意职称工作文件,同意完善后提交教代会讨论。会议要求:人事处按照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职称工作文件进行修改和完善,及时提交教代会讨论。
(六)2019年11月27日下午,学校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办公楼105会议室召开。会议听取了学科办关于《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市一流学科培育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意见》)的汇报。经表决,会议同意通过《方案》和《意见》。会议强调:一是《方案》和《意见》是学校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和加强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至关重要的文件,相关单位要认真落实好;二是学术委员为学科、教学、科研等一线工作做科学决策是学校推行专家教授治学的很好体现。会议要求:一是由学科办牵头,在保持框架结构不动的前提下对《方案》和《意见》进行完善,然后提交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讨论;二是委员们要加强学习,对自己的学科发展要精通,对学校的学科布局和发展规划要熟知;三是秘书处要提前将会议材料发给各个委员,委员要提前研读材料,确保会议顺利高效召开。
二、发挥学术指导作用,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校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学术指导作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科研经费再创新高,国家级科研平台实现突破,再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是优化管理制度,“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2019年,指导科研处制订(修订)了《科研项目与成果认定办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基层科研组织管理办法》《科研诚信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科研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11个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更好地营造科研氛围和生态环境,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科研工作发展。
二是指导科研项目申报,科研项目量质创新高。全年获批纵向项目240项,经费2315万元;横向项目399项,经费1.6亿元。全年获批科研项目累计639项,合同经费超1.83亿元,到账经费超1.14亿元
三是构建协同机制,平台建设成绩显著。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协同创新中心成功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学校历史上首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非常规油气田开发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获批重庆市教委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支持,获资助300万元。成立重庆科技学院智能优化钻完井研究中心等38个校级科研平台。同时,对现有科研平台开展年度考核,形成年度考核报告。
四是审议人才项目申报,人才团队建设效果突出。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蔡苇教授带领的磁电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获批重庆高校创新研究群体,获批资助经费50万元。高层次人才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学校获批重庆市英才计划教育领域名家名师1名,获批重庆市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2人,获批重庆市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获批重庆市教委巴渝学者计划青年学者6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3人。周传德教授带领的视觉力觉测量技术及集成应用创新创业团队为重庆市英才计划创新创业示范团队。
五是注重校企合作,成果转化稳步推进。持续推进“园校一体化”战略,产教融合、服务园区、服务企业,推进成果转移转化。积极推动科研资源精准对接活动。借助智博会的平台,充分展示学校科研特色成果,增强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影响力。
六是突出成果导向,科技奖励实现突破。组织申报了教育部科技成果奖1项,参与申报1项,拓展了学校科技奖励申报途径,实现了教育部科技奖励申报的新突破。牵头申报9项,联合申报8项重庆市科技奖励。目前已全部通过格式审查和网络评审。组织申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行业科技奖近20项。其中获得行业协会学会科技一等奖2项(周雄教授的“太极板铝电解自动化生产成套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第一单位获得2019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尹立孟教授参与的“异质复杂铝合金结构搅拌摩擦焊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以第二单位的身份获得2019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学校全年发表论文574篇,其中高水平论文252篇;出版专著28部;申请专利314件,其中发明专利241件;获得专利授权169件,其中发明专利87件。获得重庆市专利资助24.4万元;完成近1000件专利维护工作,维护费近50万元;组织各类科技成果评价超过30项。
七是恪守学术规范,科学道德建设有序推进。学校成立了学术风气与学术道德建设工作组织机构,负责宣讲工作的组织开展。指导科研处负责落实各项宣讲教育工作,研究生工作部具体负责对研究生及研究生导师的宣讲教育,学生工作部具体负责本科生的宣讲教育,教师工作部具体负责对教师进行宣讲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八是加强对外交流,学术氛围日渐浓厚。全年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学术讲座40余场,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2020年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严格按照《重庆科技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履行职责,坚持“学术自由、学术民主、学术诚信”的原则,维护学术的独立性和纯洁性,鼓励学术创新,坚守学术责任,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声誉,服务学校发展大局。
二是召开不少于2次全体会议,审议学校发展议题。
三是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权威作用,指导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四是上线网上议事和表决流程,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提高议事效率。
校学术委员会秘书处
2019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