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系统,是炼铁的核心环节。因部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国钢铁企业长期以来面临发展“天花板”。
5月7日从中国一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简称中冶武建院)获悉,由该公司联合武汉科技大学等7家单位共同攻关的“高炉运行过程关键不定形耐火材料开发与工业应用”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我国高炉系统在不定形耐火材料领域,彻底摆脱国外技术掣肘。
美国垄断技术冲击国内炼铁市场
“高炉运行过程关键不定形耐火材料开发与工业应用”项目,覆盖在线维修、压浆料、内衬喷涂等五大领域。其中,硅溶胶结合耐火材料技术是该项目核心技术之一,也是高炉炼铁的关键。
该技术最早被一家美国公司垄断。2003年,这家美国公司进军我国炼铁市场,一度提出“两个80%”的目标——取代中国高炉系统80%的耐火材料;3年内覆盖中国80%的高炉市场。“虽然当时国内已出现同类技术,但与美国公司相比,差距悬殊。”中冶武建院总工程师彭云涛说,高炉系统是炼铁的核心环节,采用美国技术后,高炉的使用寿命、运行稳定性、施工方式等关键环节性能大幅提升。
正是瞅准了新技术带来的“刚需”,美国公司开出每吨2万到3万元高昂售价。
历时11年突破国内技术“天花板”
在硅溶胶结合耐火材料技术中,有效控制硅溶胶的固化速度是关键。固化过快,材料无法按照施工需求定型;固化过慢,材料强度又无法达到施工要求。
2006年,中冶武建院联合武科大展开科研攻关,2008年研发出专用固化剂,实现对硅溶胶固化速度的精确把控。
经测试,由中冶武建院和武科大联合研发的硅溶胶结合耐火材料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指标超过美国公司。
产品性能更优,售价却比美国同类产品低三分之一。
硅溶胶结合耐火材料技术的突破,只是“高炉运行过程关键不定形耐火材料开发与工业应用”项目研发的一个缩影。2017年,该项目成熟,共取得14项专利,项目成果正全国推广。这套新技术已带来新增销售额8.69亿元。
降成本,实现60%废旧材料再利用
相关专家认为,“高炉运行过程关键不定形耐火材料开发与工业应用”项目的成功研发,提升了高炉等相关炼铁设施的使用性能,降低了吨铁成本,能有效提升我国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如今,这套国产新技术正向海外辐射,增强中国在钢铁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钢铁业流行一句话:“炼钢看转炉,炼铁看大沟。”大沟即铁沟,是高炉炼铁的最薄弱环节。“1500℃的铁水,要经过铁沟,才能从高炉流到铁水包,最终用于炼钢。”彭云涛说,高温铁水会对铁沟形成强大冲击力,极易蚀穿铁沟。
中冶武建院联合武科大,通过对铁沟原材料改性和优化,成功研发出铁沟浇铸料技术,大幅提升铁沟的抗冲击性和高温耐受,将铁沟的通铁量从15万吨/次提升到20万吨/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采用这项技术后,高炉的检修周期和寿命,均大幅拉长。
铁沟浇铸料技术还实现60%的废旧利用率,即生产一条新铁沟,60%的材料来自废旧材料再利用。
目前,铁沟浇铸料技术已输出到印度等6国,深受好评。中冶武建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企业正从智能化监控、自动化维护、通铁量等方面,对铁沟浇铸料技术进行提档升级,不断扩大技术优势。
来源:湖北日报
原文链接:冲破炼铁高炉技术“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