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队伍  >  研究团队成员  >  正文

研究团队成员

新能源薄膜材料团队

发布日期:2021-01-25    点击:

新能源薄膜材料

方向负责人:

刘晓燕:工学博士,教授。日本筑波大学材料工程学硕士,日本九州大学材料工程学博士。曾任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NIMS)特别研究员,美国华盛顿大学(UW)Research Scientist。于2013年11月应聘回国,担任重庆科技学院特聘教授,纳微复合材料与器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平台负责人。研究方向为铁电材料及纳米功能材料。近年来,主持美国华盛顿大学GAP Fund 1项,主持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1项,主持深圳市科创委基础研究项目1项,主研日本文部省重大项目2项,主研日美科研合作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Nanoscal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一流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应邀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主题报告和邀请报告25 余次,获国际学术会议最佳墙报奖3次(指导硕士生获奖1次),以排名第一获重庆产学研科技成果创新奖一等奖1项;以第一发明人获日本授权发明专利2项(已在日本实现产业化),美国授权发明专利2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项。2012年获批美国杰出人才计划,2014年入选巴渝海外引智计划专家、重庆市高层次人才。主要学术和社会兼职包括: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河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硕士/博士论文评审专家,中国硅酸盐学会微纳技术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先进功能材料与原子力显微技术系列国际学术会议组委会委员,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Letters, Small,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10余种SCI顶级期刊论文长期审稿人。


团队成员:贾碧、邸永江、王如转、望军、邢安、张钧、范保艳、江寒梅、万鑫、刘银

贾碧:女,教授,材科系主任、专业负责人,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库专家,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科技学院学术技术带头人、第四届教指委委员,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提案专委会委员、致公党重庆市九龙坡区副主委、致公党重庆科技学院支部主委。获包括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全国推进基层建设活动先进个人、中国钢铁协会“十一五”先进科技工作者、重庆市优秀女园丁、重庆市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中国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等在内的国家级及省部级荣誉称号20项。先后承担了冶金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两个专业近20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承担国家科技部“863”项目与支撑计划子项目及创新、平台基金项目4项,国家级教改项目1项;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8项;主持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部级质量工程项目4项、主要承担省部级质量工程项目2项;主持和主要完成的成果转化项目共200多项,研发的30多个产品已推广应用到包括首钢、武钢、唐钢及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公司等在内的全国100多家钢铁企业、新材料企业和包括重庆大学、华北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及湖南工业大学在内的20多所大学,为企业节能降耗、优质高产、环保长寿和所应用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为企业带来20多亿的经济效益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公开发表科研教研论文33篇;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获授权国家专利25项(发明7项);编写校内教材8本;承担国家投资的实验室建设项目4项。近三年主讲的本科课程:《现代陶瓷》、《工程与社会》、《材料工程导论》、《计算机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中的应用》、《现代陶瓷综合实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生产实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毕业实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等。



邸永江:男,1978年10月生,河北唐县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04年6月硕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学专业,2007年12月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系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2008年开始在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材料系任教。2010-2011年在台湾地区国立中央大学光电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光催化降解材料、无机功能材料制备技术、磁性材料等。近年来,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科技二等奖2项。主持教育部教研教改项目1项,重庆市教研教改思政专项重点项目1项,校级教研教改项目8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排名第二和第五)、石油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参编教材三部。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刊物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SCI/EI等收录17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0项,获权发明专利5项。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5项,指导研究生、大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



王如转:1986年02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德国University of Siegen国家公派访问学者,重庆市首批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重庆科技学院首届“十大科研标兵”,材料科学系副主任。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主研各类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6项、成果转化项目5项。在包括固体力学领域旗舰期刊J. Mech. Phys. Solids、顶级期刊Int. J. Solids Struct.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及申请发明专利10项。获重庆大学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研究领域:先进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及其表征,先进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强韧化理论、损伤与断裂力学及本构关系,材料热-力-化学耦合问题,超高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及技术等。



望军:男,1978年1月生,湖北宜昌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08于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教授、刘颖教授;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与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目前主要从事锂电池用高性能负极材料、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庆市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项目等省部级项目3项,以及院士专家工作站、校内基金重点项目、博士启动基金等校级项目3项,参研国家科研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先后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actory Metals & Hard Materials》、《Materials and Design》、《功能材料》等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获授权专利2项。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6项。



张均:男,1988年5月生,重庆万州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在站博士后,讲师。2016年12月博士毕业于重庆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2017年3月进入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工作,2019年9月进入重庆工商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开展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性能调控、含氯有机污染物的电催化降解与机理研究。在科研方面,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重庆市博士后研究项目特别资助1项、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面上项目1项、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青年项目1项、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项目1项、重庆科技学院校内科研基金1项。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Electrochimica Acta》、《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高质量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批2项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3项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在教学服务方面,主讲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获批重庆市高等教育课程思政项目、重庆科技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重庆科技学院应用型特色课程。参与国家级质量工程1项,省部级质量工程2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获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四),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排名十)。在个人荣誉方面,2018年重庆市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优秀,2019年被评为“重庆科技学院优秀教师”。



邢安:男,1984年1月生,山东烟台人。博士研究生,讲师。2014年12月毕业于同济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2015年3月在重庆科技学院任教。近年来,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主要从事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获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范保艳:女,1988年2月出生,山东济宁人。博士研究生,讲师,2018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重庆科技学院讲师。博士在读期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作为联合培养博士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留学两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成果转化项目1项。主研各类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4项,主要从事铁电陶瓷、铁电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热释电能量收集、电卡制冷及储能特性研究,在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 Ceramic International,APL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Small Methods等一流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7余篇。



江寒梅:女,1986年4月生,四川雅安人。工学博士,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讲师。2009年6月毕业于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同年9月进入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攻读硕士。2012年6月重庆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7月进入重庆海特汽车排气系统有限公司担任汽车尾气三元催化剂研发工程师。2014年获工程技术中级工程师职称。2015年9月进入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攻读博士。在博士期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作为联合培养博士在丹麦奥胡斯大学交叉多学科纳米科学中心留学两年。主要研究方向以二维材料MXene及其复合材料为主的新能源材料和器件,探究储能和能源转化的机理,从而设计高性能的新材料和器件。以第一作者在Electrochimica Acta、Nano-Micro Letters SCI一区TOP期刊发表2篇论文,授权发明专利4项。



刘银:男,1989年11月生,重庆开州人,博士研究生,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讲师。2017年12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留学,并于2020年09月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超薄玻璃的制备及其应用、掺稀土氟氧化物微晶玻璃及其发光性能研究。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s Society,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