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廖晓玲教授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刘波教授团队合作多年产出许多研究成果,团队通过新兴荧光能量转移技术对活细胞的应力、信号传递进行可视化研究,在剪切应力下实时检测活细胞内的蛋白活性,并应用生物力学、生物材料、生物电子及数据图像程序处理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方法,研发数种新型细胞内蛋白活性的荧光探针,综合开展了许多课题,如力学信号对血管壁细胞功能改变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等。科研成果相继于Nature 系列杂志Communications Biology、Cell系列杂志iScience、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骨科学Top杂志)、Scientific Reports等众多知名期刊上发表,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在合作期间,产出许多重要成果,如:
2018年,顶级期刊Nature子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在线发表团队合作完成的题为《FRET biosensor allows spatio-temporal observation of shear stress-induced polar RhoGDIα activation》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RhoGDIα-Rho GTP酶复合体如何被层流激活及相关机理。该研究构建了一种新的生物探针,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来测量活细胞中RhoGDIα与Rho GTP酶结合的时空活性,发现RhoGDIα-Rho GTP酶复合体的解离速率随剪切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其解离速率随亚细胞位置的不同而不同,这一过程是由细胞膜流动性、细胞骨架和Src活性介导的,这表明剪应力作用下RhoGDIα激活的调控是一条与剪应力诱导的Rho途径相对独立的途径。研究提出的一种能够测量活细胞中RhoGDIα与Rho结合程度的FRET生物探针,为实时观察RhoGDIα的激活过程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可视化工具,而不受Rho GTP酶的干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6年2月,两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骨科学Top杂志)上发表名为《Regulation of BMP2-Induced Intracellular Calcium Increases in Osteoblasts》的研究论文,本研究采用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生物探针,检测了成骨细胞系MC3T3-E1在BMP2作用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粘着斑激酶(FAK)和Src活性的变化,并详细阐述了细胞内钙离子信号调剂的机制。